正统十四年(1449年)靠谱股票配资,对于本处于鼎盛上升阶段的大明王朝来说,无疑是极为艰难的一年。这一年,年少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,竟上演了一出令人唏嘘的“崽卖爷田”悲剧,彻底改变了王朝的命运。
土木堡之变不仅毁掉了洪武以来的治世辉煌,也断送了永宣盛世为大明带来的发展契机,更是彻底奠定了朱祁镇“战神”形象的反面角色。在1457年的夺门之变中,他对那些试图挽救颓势的重臣于谦等人的严厉清算,使他昏庸无能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。
自此提起明英宗朱祁镇,人们多是斥责他刚愎自用、昏聩无能,指责他因失策致使武将勋贵集团一蹶不振,文官和宦官集团趁机争权夺利。总的来说,称他为昏君,毫不为过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这位被称作昏君的皇帝,却也曾做过一件令世人称道的善举——废除了残酷的殉葬制度。自朱元璋建国以来,明朝恢复了殉葬制,后宫中那些无子女的宫嫔常在皇帝驾崩后被迫陪葬,惨烈至极。但朱祁镇出人意料地废止了这项惨无人道的制度,而这背后的原因极其简单——为了他那位盲眼、残疾且无子嗣的妻子钱皇后。
朱祁镇与钱皇后的感情故事颇为特别。为何在重新夺回皇位后,他依然坚定地册立了这位身有残疾、没有子嗣的钱氏为皇后?钱氏出身靖难功臣之家,曾祖钱整曾是朱棣麾下燕山护卫副千户,到了明宣宗时期,她的父亲钱贵凭借祖荫及随军功绩已升至都指挥佥事。
两人的缘分始于正统七年,年仅16岁的钱氏在皇后选拔中脱颖而出,被太皇太后张氏亲自钦点。经过庄严的三书六礼,钱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。她之所以被选中,得益于端庄稳重、谦逊有礼,且饱读诗书的气质。
得知钱氏册封为皇后时,年仅15岁的明英宗朱祁镇颇为满意。二人婚后相敬如宾,堪称举案齐眉。朱祁镇曾试图提升钱氏家族的官爵,钱皇后却以有损君威婉言谢绝;钱氏身为后宫之主,从不阻挠皇帝亲近其他妃嫔,正因如此,英宗与妃嫔所生的庶长子朱见浚(后改名朱见深,即明宪宗)得以诞生。可惜因钱皇后无子,英宗迟迟未册立朱见深为太子。
这段相敬如宾、恩爱难得的皇室情感,在古代君王中极为罕见。可身为皇帝,朱祁镇不得不在儿女情长之外,面对庞大政治压力和前辈的高标准:无论是父亲明宣宗、祖父明仁宗,还是大明开国皇帝朱棣,皆是他必须仰望的巍巍高峰。
年轻的明英宗最终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下,带领数十万大军亲征。历史却戏剧性地给了大明沉重一击:原本优势明显的军队因指挥失误和后勤断裂,惨遭大败。明成祖朱棣悉心培养的三大营全军覆没,大明武将集团损失殆尽,连皇帝本人也沦为俘虏,成为继靖康之耻后又一被俘皇帝。
明英宗被俘后,朝中臣子力图以重金赎回,钱皇后更是不惜献出所有私财。然而,瓦剌大汗也先将朱祁镇视为“奇货”,企图用其换取更多利益,使明朝陷入被动。最终,在于谦等人的建议下,获得皇太后同意,英宗的异母弟、当时摄政的郕王朱祁钰登基,即明代宗。
明朝另立新君后,瓦剌军队随即南下逼近北京,局势危急。幸赖于谦统领,京城得以守住,未被迫迁都。国家危机暂时解除,但钱皇后(已尊为太上皇后)心中最牵挂的,却是身陷囹圄的朱祁镇。孤苦无依的她每日诵经祈福,祈盼丈夫平安。长年哭泣与劳累使她双目失明,双腿亦染疾成残。
朱祁镇在瓦剌并未遭遇严酷折磨。经过于谦军队的打击,瓦剌认为放回朱祁镇可为“放虎归山”,一年多后,他终于被释放归国。但明代宗朱祁钰已身为皇帝,自然不容许他再染指政权。于是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,幽禁于南宫。
幽禁期间,朱祁镇看到容颜憔悴的钱皇后,心中五味杂陈。生活艰难,钱氏不断安慰丈夫,还带领嫔妃宫女缝制绣品换取生活用品。
历史常充满讽刺。短短七年,明代宗病重,所立太子早夭。石亨、徐有贞、曹吉祥等权臣见势,拉拢于谦,掀起夺门之变。明英宗朱祁镇重登皇位。囚禁南宫期间,他又育有九子女,但钱氏依旧无子,这使她的地位极为尴尬。庶长子朱见深年长复立为太子,钱氏的皇后地位岌岌可危。尽管群臣劝谏,朱祁镇仍坚决复立钱氏为皇后,显然夫妻情分深厚。
然而,重登帝位第八年,天顺八年(1464年),明英宗染重病,生命垂危。他召集内阁重臣与近侍太监,口授遗诏。虽一生荒唐昏庸,但儿子朱见深已长大成人,可以承担国政。唯独令他忧虑的是钱皇后。彼时“废后”风波尚在耳边,一旦朱见深即位,他必偏袒生母周皇贵妃,钱皇后恐失地位甚至生命。
遗诏中,明英宗明确表示“不忍用人殉葬”,嘱咐儿子“皇后名位素定,应尽孝以终天年”,并要求钱皇后死后与他合葬。朱见深虽部分遵从,将钱皇后尊为“慈懿皇太后”,但其与周太后的矛盾加深。后来成化帝想废吴皇后改立宫女出身的万氏,钱皇后因未支持明宪宗而得罪了他。
种种艰难困境,加之对朱祁镇的思念,使钱皇后郁郁寡欢靠谱股票配资,终在明英宗去世四年后辞世。然而,关于与明英宗同葬的遗愿,朱见深虽遭百官反对,最终也未实现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